据《千岛日报》6月21日报道:文教部门宣佈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一周五日上课,每日8小时的制度。相关的条例己由文教部长签署,拟于今年新学期开始实施。然而此一“大改革”引起争议。总统19日会见印尼穆斯林理事会主席马鲁夫和文教部长穆哈奇尔,会后马鲁夫披露,总统将撤销上述条例。现时学校一般每日上课5小时,从上午7时至中午12时;新制度要求每天上课8小时,从上午8时至下午4时。有人认为,改变上课时间,将使不少学校教室与教职员数量不敷使用,从而影响教学任务。数以千计的伊斯兰学堂及宗教学校,上课时间多设于午后,也难以适应新制度。
教育部此次推出的5日制,属重大改革,就目前我国教育情况来看,不可能一蹴而就,起码需要两三年的过渡期。从教育界的即时反应来看,这次改革似 乎事前未经过广泛的和充分的征求意见,至少未达致一定的共识,给人以过于仓促之感。另外,工作内阁任期仅剩二年余,内阁换届文教部长若有更动,新制度是否也因新部长的上任而再发生变化?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国教育制度经常隨文教部长的更替而变化。制度和政策不稳定和不确定,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令教育机构、教职人员无所适从,更令广大学生迷茫,同时引发家长的不滿。
教育制度涉及青年学生的德智体成长,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制定和修改教育制度必须慎重。教育部门采取重大措施应先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务求周全和稳妥。必要时可先设点试行,取得经验之后,再推广实施。切忌主观偏面,闭门造车,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