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大在线11月24日报道:11月22日至23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我校与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的“2019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郝芳华,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领导、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Yarsi大学校长、印尼教育部前副部长法斯里·贾拉勒,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国斌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和印尼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会。本次论坛以“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中印尼双边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印尼人文交流进行探讨。
郝芳华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与印尼人文交流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情况,介绍了我校与印尼高校交流的成果。她表示,当前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周年之际,为献礼中印尼建交70周年,大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打造两国青年交流精品化项目,谱写中印尼可持续发展进程正当其时。双方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丝路精神,发挥人文交流智慧,促进中印尼人文交流进一步发展。
闫国华认为,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提供了良好机遇。2016年,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在北京成立,为中印尼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随着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的日益加深,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关系正处于良好发展的新时期,培养熟悉精通两国文化的人才是促进人文交流不断发展的良好方法。
法斯里·贾拉勒指出,印尼提倡多样化和包容性的教育,致力于塑造民主、文明、包容的公民基本素质。提高国家发展质量需要建立教育资源框架,将教育与需求统一起来。希望能够通过人文交流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惠及两国人民。
黄国斌介绍了湖北省的教育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湖北与印尼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推动双方合作,湖北省教育厅曾举办多项活动与印尼进行人文交流。如今湖北与印尼的教育交流正面临新的机遇,发展空间巨大,湖北省将继续加强合作,为两国交流提供人才支撑。
杨晓春强调,中印尼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以来,两国人文交流取得长足发展。教育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持久性作用。中国-印尼高校智库联盟的成立为两国高校和智库间开展合作搭建了平台。双方通过联合科研、校际交流、互派学生、设立办学项目等,为促进两国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夯实了中印尼社会和民意基础,为促进双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论坛期间,发布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我校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秀琚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情况。该书从教育合作、华文教学、经验借鉴、专题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印尼之间的人文交流进行了研究和展望,为继续加强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提供了指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前驻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瑞典大使兰立俊先生,印尼智星大学校长菲利普斯·普里奥·苏普罗布,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印尼泗水国立大学教授苏光耀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学者们围绕“中印尼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现实与愿景”“华人华侨与中印尼合作”“中印尼人文交流”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我校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韦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会议可以用“广”与“实”二字来概括。一方面,参会代表来源的国家多、行业广、研讨视角广、关注的人文交流领域广;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实实在在地对两国人文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一处处长丁连普在闭幕致辞中倡议,与会嘉宾应以开放平等、尊重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遵循,以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推进中印尼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和双边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校高度重视与印尼的交流合作,目前已经与印尼14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尼泗水国立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2013年成立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2017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消息来源:http://news.ccnu.edu.cn/info/1008/32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