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共话减贫经验·共创复苏繁荣” ——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中国-印度尼西亚减贫经验交流工作坊

作者: [时间]:2022-11-08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孙晨)2022年11月6日,中国—印度尼西亚减贫经验交流工作坊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以“共话减贫经验·共创复苏繁荣”为主题,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主办、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邀请来自中印尼两国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有关内容的研讨交流。据悉共有来自中印尼等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学子参加,助力新时代中印尼减贫经验交流,为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此次工作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部国际政治研究中心负责人韦红教授作总结,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菲副教授主持。

工作坊伊始,韦红教授向各位线上线下参与的来宾表示欢迎。第一位发言人是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陆汉文教授。陆教授向大家做了题为“从发展带动到精准扶贫——中国农村减贫的基本经验”的报告,他以发展切入贫困问题,利用广泛深度的案例,阐明包容性发展是减贫的基础、政治和科学是减贫的保障、贫困人口是减贫的主体力量,认为用发展带动和精准扶贫则是中国农村减贫经验的精髓,此外还就中国经验的可推广借鉴性做了延伸。第二位发言人是印尼华裔总会执行主席、印尼华社领袖、中国侨联海外委员黄印华先生。黄主席紧扣“共话减贫经验·共创复苏繁荣”主题,介绍了印尼华裔总会主动配合政府减贫复苏的各项做法及经验,他首先回顾了中印尼两国交往的历史,并肯定了当下双方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的新格局和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随后具体介绍了成立于1999年,以团结引领华人华侨献身于印尼国家与民族之建设为使命,争取华族合法权益为奋斗目标的印尼华裔总会在抗疫、救灾和减贫等领域的具体举措,并对印尼政府扶贫及建设乡村中引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阐述。

第三位发言人是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特别顾问、中印尼高级别对话机制副秘书长、印尼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林优娜女士(Jona W. Putri)。林秘书长以“新冠疫情下的印尼社会与经济复原力”为题,回顾了中印尼在“一带一路”同“全球海洋战略支点”对接中展开的各项合作及其对印尼就业的带动效应,同时对印尼贫困状况和技术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劳动保障等政策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对印尼国内学界有关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进行简介和综述,并就中印尼下一步在减贫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及产业链融合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展望。第四位发言人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智慧社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陈荣卓教授。陈教授以“乡村振兴的七大核心路径”为题,阐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同乡村振兴间的相互关系,表示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党全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分别阐释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七个中国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

最后,韦红教授对上述四位发言人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印尼在减贫领域的合作空间潜力巨大,各位专家都对中印尼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明确阐述,本次学术工作坊取得了预期效果,希望相关的交流互动可以得到延续,待疫后能够线下相聚,并希望类似经验交流工作坊可以更多举办以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赵长峰教授也表示,四位主讲人的发言让其对中印尼减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印尼贫困状况和扶贫政策有了全新认知。陈菲老师也对各位主讲者、参会者表示了感谢,并期待下次相聚。

中国与印尼隔海相望,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印尼双边关系不断发展,成果丰硕,印尼是首个同中国开启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的发展中国家、东盟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印尼在减贫方面具有诸多共同利益,印尼对国际减贫合作持开放和欢迎态度,中国则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与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国家的减贫合作。相信未来中印尼双方将继续推进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愿中印尼友谊如长江和梭罗河加起来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