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臧敏:“万隆精神”的未来意义

作者: [时间]:2015-06-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60年前,周恩来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亚非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了精髓为“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为当时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亚非国家指出了一条抵制殖民主义的新道路,以和平、友好、共赢的方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束缚,实现亚非国家在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包围圈中的新发展,走向新的崛起之路。

当前,全球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政治多极发展,各种国际力量相互制衡,全球在整体上趋向和平,为各国的自身建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网络、交通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同时,和平的表面下还内藏许多危机和挑战,大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他们侵略、欺凌一些亚非国家,干涉其内政,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十分突出;地区冲突,局部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环境还不稳定;疾病、自然灾难、恐怖主义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万隆会议虽然已经过去了60周年,万隆精神不但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而且被时代赋予更深刻的含义,为亚非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新的法宝,更为今后的崛起指明了新的方向。除此之外,遵循万隆精神的参与者不再只是局限于亚非两洲,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走到了万隆精神的号召下,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万隆精神”不只在过去,也是在现在,更是在未来。

时代变化,形势复杂,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更需要“万隆精神”作为交往、交流的基石,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合作、团结、共赢。

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以和平共处。无论是哪个年代,在各国的交往中互相尊重都是前提和基础。在亚非两洲,许多国家都是经过长期的抗争打倒殖民者而赢取民族独立的,深受殖民侵害的他们得知国家独立的重要性,他们渴求保护自己的主权、自己的领土、自己的人民,不会希望战争再次发生。他们设身处地地会尊重别人,也同样需要被别人尊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整个世界维持在一种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在安全的氛围内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也是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中更加保持自己的优势。而和平的环境就是在各国相互尊重的情况下维持的。相互尊重,才不会去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才不会主动去制造国际摩擦,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共处,世界才能是个和平的世界。

国与国之间要求同存异以协商共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有许多类型的国家。他们在繁荣程度、社会制度、文化层次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对待国际事务也会因各国利益不同而存在很大分歧。每个国家都是国际活动的参与主体,如果都保持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国际上许多问题都无法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到时不只是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更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因此,国与国的相处中就需要“求同存异”,在国际的重大问题上以维护整个人类的利益为核心、为目标、为共识,在不伤害各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和平协商,商讨问题的发展方向,追求达到一个相对平衡、各国相对满意的结果,使多数国家都能受益。

国与国之间要团结合作以共荣共赢。网络、交通的快速发展将世界联结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的趋势提示着各国,只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荣共赢。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从困境中提高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存在着物质资源丰富,高端技术薄弱,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只能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而发达国家,他们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在科技、管理方面都站到了世界的前端,但市场的饱和,资源的消耗,劳动力的不足也为发展带来了许多不便。团结合作是要更加完善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劣势,同时将各国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弥补。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同舟共济的合作,还要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实现繁荣进步。

“万隆精神”没有停止在过去,更是在未来。如今,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的提出,都是在“万隆精神”的内涵下,为亚非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法和要求,也为今后世界的新发展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作者: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