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雅加达环球报》6月11日报道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尼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尝试和测试的策略来应对印尼盾的周期性暴跌:即保留美元来保护他们的利润。但他们的行为可以增加货币的下行压力,使印尼,这一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面临更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相对开放的自然环境,与有更多限制货币制度的邻国相比。
印尼盾是今年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在经历了新兴市场的抛售后,上周一度跌至2015年末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 BI)已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提高印尼盾的使用,并再次敦促企业卖出美元,但接受路透社调查,大部分企业仍在持有美元,且仅满足最低对冲要求。
许多公司表示,由于它们的大量成本是以美元计价,而且它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印尼盾,因此它们不可能冒险被本币贬值所拖累。他们还指出,对冲可能非常昂贵。
印尼最大的制药公司Kalbe Farma的总裁Vidjongtius说,印尼盾每贬值一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就会增加0.35%。他说,长期以来,持有“现金”美元一直是Kalbe的一种策略,因为“用银行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相对比较复杂,有时很难监控,而且还需要付出代价。”制药业尤其容易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因为其原材料大多是进口的,而且其生产中只有一小部分出口。
针对这一资本外流现象,印度尼西亚央行新任行长佩里·沃吉约(Perry Warjiyo)上周三在一个媒体聚会上表示,根据印尼法律,迫使出口商将利润长期留在国内,或让企业转换持有的美元资产,目前都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这与马来西亚等国目前实行的更为严格的外汇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2016年以来,马来西亚要求出口商将75%的收入兑换成林吉特。印尼也很脆弱,因为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不同,印尼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此外,外国人持有政府近40%的债券,因此其货币可能受到债券市场资金外流的冲击。
Warjiyo说,一些公司对对冲成本存在误解,对印尼盾的价格可能会低到何种程度也有一些担忧。他承诺将在套期保值方面进行更多沟通,并对印尼盾的走势做出“理性预期”,此前他援引市场传言称印尼盾兑美元汇率可能突破1.6万美元。目前该公司的股价在13,900美元左右。
一些市场参与者已开始敦促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印尼资本流动的自由规则。在本周的议会听证会上,该国最大银行之一曼迪里银行(Bank Mandiri)的首席执行官卡蒂卡指出:“更温和的做法是给出口商一个激励。因此,如果他们将(美元收入)兑换成卢比,那么他们的存款税可能会减少。如果印度尼西亚央行继续坚持这一做法,这将是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渐进措施中的最新一项,目的是迫使企业接受印尼盾。

(图片来源于《雅加达环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