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尼研究 >> 印尼经济 >> 正文

印度尼西亚以创纪录的大米库存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作者: [时间]:2025-05-17 [来源]:安塔拉通讯社 [浏览次数]:

据安塔拉通信社5月3日报道,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印度尼西亚正在通过加强国家稻米库存、维持历史低通胀和实施战略生产政策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国家粮食局(Bapanas)负责人阿里夫·普拉塞托·阿迪(Arief Prasetyo Adi)在周五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凭借低通胀和稳定的稻米储备,我们对印度尼西亚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持乐观态度。”

阿迪指出,印度尼西亚202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7%,为该国历史上的最低水平,这表明稳定食品价格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他补充说,该国政府大米储备已达到310万吨,为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1958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从未低至1.57%。这得到了创纪录的大米供应量的支持,目前为 310 万吨。”

据阿迪称,增加国家粮食产量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努力改善农民福利——这是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政府的重点。“普拉博沃先生非常关心农民的福祉。我们想增加产量,但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农民繁荣。”阿迪强调,印度尼西亚的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在独立和主权的原则之上,以可得性、可负担性和可及性为三大支柱。他说,最终目标是粮食自给自足。他还指出,虽然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邻国的大米价格上涨,但印度尼西亚的情况仍然稳定。

印度尼西亚农民粮食的收购价格目前定为每公斤6,500印尼盾(约合0.39美元),库存水平稳定。他说,由于技术部的协调努力,预计到2025年5月,印度尼西亚的大米盈余将达到168万吨。

同时,阿迪警告,“这必须保持。如果我们不能维持目前的661万公顷种植面积,产量可能会低于平均每月2.5至260万吨的全国需求。”

资料来源:https://en.antaranews.com/news/353801/indonesia-eyes-food-self-sufficiency-with-record-rice-st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