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印尼研究 >> 中国-印尼关系发展动态 >> 正文

做实现中、印尼产能合作的探路先锋

作者: [时间]:2015-10-25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人民网雅加达电10月24日电(记者 席来旺)10月22日,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莫若瓦力县(Morowali)恒顺众昇印尼工业园区工地现场,恒顺苏拉威西工业园第一期燃煤电厂奠基仪式,在鞭炮、乐曲、掌声与祝愿中隆重举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代表及当地政府官员共同出席奠基仪式。

恒顺众昇集团印尼公司总经理贾晓钰在电厂开工现场兴奋地告诉记者,恒顺工业园区依托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和天然良港,采用中国先进的冶炼技术,第一期以发展高效冶炼炉和RKEF电炉冶炼生产镍铁为主,同时配套大型燃煤电厂。28个月后,一个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工业园一期工程将完成,届时将有两台65MW燃煤发电机组和四条最先进的RKEF生产线及数台高炉在这个工业园运转,年产镍铁30万吨。工业园第二期工程将发展不锈钢和相关下游产业,以及带动地方经济的其他产业。

中国驻印尼使馆经商处公参王立平在致辞中指出,青岛恒顺众昇公司在苏拉威西岛投资建设的镍铁工业园区项目,是今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也是两国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燃煤电站的奠基,象征着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开展,是恒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工业园区将整合中国和印尼的优秀企业,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完善的物流生活配套设施,大幅提高印尼当地财政和税收收入,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印尼基础设施和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准。

记者在现场采访两天,切身感受到一线建设工地的热火朝天。一大早,工地就开始显示出一派繁忙景象,机声隆隆,运土卡车往返穿梭,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工作,连安保人员也很敬业地守护在工业园区的各个重要部位。夜幕降临之后,热闹的工地上仍灯火通明。站在背靠着的半山坡瞭望台上,记者朝濒临大海的工业园区望去,建设中的高炉雏形已经清晰可见,电厂区域也已平整完毕。工业园区项目工地建设总指挥张振波副总裁向记者介绍到,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按照计划正在进行的高炉建设今年年底元旦将点火投入使用,一期电厂力争明年3月份开始发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1月,印尼政府全面禁止原矿出口,以提高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附加值,遭到了某些国家的抗议和部分国内外企业的反对。中国政府及时适应并支持印尼的政策调整,并于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期间与印尼政府签署了《关于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合作的协定》,共同支持两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兴建冶炼等综合产业园区,促进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恒顺众昇公司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两国政府号召,赴印尼投资兴建冶炼厂和综合产业园区。

出席当天活动的中苏拉威西省莫若瓦力县(Morowali)副县长马鲁恩都(S. U. Marunduh)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企前来投资的热情欢迎,并高度评价这种工业园区模式的投资方式,可以使当地能够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结构转型,由主要依靠农渔业转为发展更为工业经济,提升这里整体的经济水平,提高县里的科技竞争能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反过来,工业园可以享受当地的资源与服务,可以就地采购生活用品。马鲁恩都同时也对已经和即将到来的中企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希望中企也要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习俗,注意这里的环境保护,未来进入印尼的中企在开山建厂时,不要有裸露的土地,可以种上原来类似的树木。另外,这里多为渔民,传统收入多靠渔业,要保护好紧邻的海洋环境与资源,尤其是由于项目靠近大海,不要将工业废料排到海里。。

莫若瓦力县(Morowali)招商局局长米玛(A. U. Syah, Se., MM., M. Si)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该县青山与恒顺两大中企工业园项目的迅速推进感到异常兴奋,充分肯定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她一再强调,欢迎中企到莫若瓦力县来投资,以前莫若瓦力县没有外国公司投资,青山与恒顺两大中国公司是最早来帮助他们开发当地资源的外国投资者,也是在当地投资额度最大的项目,5个月时间就可以创造出如此令人惊讶的成就。中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矿业上的发展,在道路修建方面。另外还招聘当地劳工,为当地拉诺耐村(Laroenai)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项目开展的一系列培训工作也改变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政府充分肯定中企以工业园区模式来印尼投资,可以让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得以发挥,莫若瓦力县不久前在雅加达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县大奖,米玛作为代表亲赴首都领奖。

工业园区项目工地建设总指挥张振波副总裁向记者介绍到,恒顺众昇集团进入印尼市场以来遵守印尼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在保持与中央和当地政府及人民密切的沟通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印尼双方员工的相互交流,目前已经开展的中国员工学习印尼语的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一步将为印尼员工开设中文课程。公司积极参与当地人民的建设及节日活动,给予当地人民力所能及的帮助,未来将更积极地参加当地经济建设。

作为实现中、印尼产能合作的先行者,恒顺工业园区一路走来,在实践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顽强努力,不断进行探索。

据工业园区项目工地建设总指挥张振波副总裁介绍,目前园区直接管理的员工有300多人,实际参建单位共600多人,其中有中国员工200多人。刚来时由于不了解国情,不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当地居民99%是穆斯林,刚来时不了解他们的禁忌,说话声音大,语气比较生硬,影响两国员工的相处,后来意识到这些都加以改进,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原来与当地村子共用一条路,为了避免与当地居民抢道,工程项目专门为当地村子修了一条路。在与当地人打交道方面,工人师傅在技术上手把手地教当地人如何掌握简单施工技术。再如,刚来时公司意识到清洁水的重要性,曾按照设计做200方的水池,组织近30人计划一个月干完。可是,开工时遇到斋月,没想到当地员工白天不进食,结果大家只干到9点多就没力气了,无法继续干活。为了不影响工期,后来更改工作计划,白天仅仅做些准备辅助的工作,晚上从事人工浇注水泥等重体力活,赶了半个月按期完成。

记者采访了工地负责仓库物流工作的一线工人林中卫师傅,了解到工人们的敬业、艰辛。林师傅今年3月份才从国内来到印尼,克服了不少没有预料到的困难。例如,工业园区远在山里,进场公路遥远且极为颠簸,记者赶赴现场时除乘坐几个小时飞机外,乘车走这段山路就颠簸了5个多小时。林师傅刚来工地时,跟着车出去买菜常常晕车,因为最初工地要去买菜的话,早上7点就要出发,下午4点才能回来,又远又颠簸。现在工业园区与当地居民合作,开始帮助他们种菜,工地就近购买,既方便了工业园区,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林师傅说还要克服冷水洗澡的困难。当地人都习惯洗冷水澡,林师傅等国内工人来的时候也像当地人那样,出大汗后立即洗冷水澡,突然一冷一热,常常感冒,后来他们逐渐改变策略,等汗水落下以后才洗澡,现在已经适应当地生活习惯。还有通讯不便的问题,更使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员工需要坚强的毅力。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强度,有人半夜还会醒,醒来就是最想家的时候,在这里大家都不轻易提想家。到最近的可以乘飞机的城市需要乘车走5个小时的山路,信号不好的时候,十几个天才能和家人联系一次,看有人进城就托付带上自己的手机去有信号的地方接收信息。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经商处王立平公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业园区模式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走出去的升级版。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具备了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同时印尼又地大物博,基础设施落后,有得天独厚的机遇,可在印尼采取以工业园区的方式来进行发展,工业园区模式对解决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极为明显。这对企业本身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其本身存在的风险,由于资金额度大,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上下游产业链集团式发展,对管理经验要求极高。现在有20多个中国公司与印尼进行投资建设工业园项目谈判,但成功的还是少数,国内有意投资印尼的企业,一定要对当地投资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