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启航 广州携手印尼井里汶和三宝垄共绘海丝申遗新篇章

作者: [时间]:2025-05-12 [来源]:千岛日报 [浏览次数]:

(广州讯)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5“广州文化周——‘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将于5月13日正式启程,前往印尼井里汶、三宝垄以及斯里兰卡的加勒三座海丝名城,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和遗产合作等活动。此次文化之旅将加强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联系,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国际合作,讲述海洋文明遗产的新时代故事。

广州领航 共建海丝文化纽带

广州自古就是“通海夷道”的起点,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牵头城市,广州近年来积极推动海丝文化国际传播。自2018年起,“丝路花语”文化之旅先后走进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塞浦路斯等国,成为推动海丝多边交流的品牌项目。

目前,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已吸纳中国34个城市与海外1个城市参与,串联起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丝史迹遗产点,形成互联互通的合作机制,为实现跨国联合申遗提供重要平台。2024年11月,印度尼西亚井里汶郡正式加入联盟,成为首个国际成员城市。2025年5月,广州再度出访井里汶巩固合作成果,围绕遗产保护、资料共享、水下考古等合作内容展开制度化协作。

井里汶:首个国际申遗城市的深度合作

井里汶位于印尼爪哇岛北岸海上交通要道,2005年,该地打捞出一艘北宋早期沉船,出水文物达23万件,其中大量越窑青瓷,证明该地区与中国有着发达的贸易往来。当地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曾靠泊井里汶,并建立灯塔。井里汶卡斯普汉王宫珍藏着“中国公主”王珍娘的遗物,见证中印尼文化融合的历史情缘。

此次活动期间,井里汶政府将高规格接待广州代表团,并计划建设以中国海丝遗产保护经验为蓝本的“海洋考古博物馆”。印尼国家文化部、海洋渔业部、国家考古中心,以及世界遗产专家组织ICOMOS的多位专家将参与座谈与研讨,推动中印尼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作为积极支持合作的井里汶郡政府摄政长伊姆朗(Bupati Imron),亲自致函中国广州市政府,信中说:“我们携手共同打造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与利用的最佳实践典范,作为我们两国文化领域合作的标志性伟大项目,成为亚洲文明和谐共存的最佳典范。”

三宝垄:郑和文化的活态传承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登陆地,三宝垄保留着丰富的华人文化遗存。当地著名的郑和庙——大觉寺,每年举办隆重的三保大人巡游仪式,2024年11月被列为印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和、王景弘与印尼民间传说人物丹布阿旺(Dampu Awang)的形象交织,成为中印尼文化融合历史的象征。

活动期间,广州代表团将在三宝垄举行展演活动,广东音乐、粤剧《荔枝诵》与三宝垄市吉祥物“瓦拉克”舞蹈将同台亮相。与中国麒麟形象几乎完全相同的瓦拉克,与郑和下西洋携带长颈鹿回到中国被认为是瑞兽麒麟的故事,呈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奇缘。三宝垄市长阿古斯缇娜博士,当地高校与文化机构也将参与文化研讨,希望推动两市开通直航及多领域开展合作。

文明对话 文化共建

“丝路花语”文化之旅活动期间,邀请本地艺术团体开展“海丝文化艺术交流演出”,推进“遗产合作备忘录”,开展“海丝申遗主题展览”等多项活动,涵盖展览、学术交流、公众互动等内容。来自当地政府、高校、文化机构、市民代表将共聚一堂,深化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理解与认同。

结语:广州实践 世遗价值

2025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万隆会议70周年,“广州文化周——‘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走进井里汶和三宝垄的访问,获得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支持。活动展示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是广州加快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项目,也为中国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广州方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文化之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海丝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联合申遗取得实质进展。”

通过“丝路花语”这一文化品牌,广州正携手海丝沿线城市,以文化为桥梁,与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提出的复兴海洋文化的理念,共绘亚洲海洋文明的美好未来。 (李培峰 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