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印尼研究 >> 中国-印尼关系发展动态 >> 正文

“中企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走进恒顺众昇印尼工业园

作者: [时间]:2015-11-1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日前,恒顺众昇印尼工业园第一期燃煤电厂奠基。

图为正在建设的冶炼高炉现场。

本报记者 席来旺摄

图为中印尼双方员工出席电厂开工奠基仪式。

本报记者 席来旺摄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莫若瓦力县,恒顺众昇印尼工业园第一期燃煤电厂举行奠基仪式。作为中印尼在产能合作领域的重要项目,工业园区将不仅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促进印尼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以工业园区的模式实现产能合作,为中企在海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经验。

产能合作,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恒顺众昇集团印尼公司总经理贾晓钰告诉记者,工业园区依托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和天然良港,采用中国先进的冶炼技术,第一期以发展高效冶炼炉和RKEF电炉冶炼生产镍铁为主,同时配套大型燃煤电厂。28个月后,一个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工业园一期工程将完成,届时将有两台65兆瓦燃煤发电机组、四条最先进的RKEF生产线和数台高炉在这个工业园运转,年产镍铁30万吨。工业园第二期工程将发展不锈钢和相关下游产业,带动地方其他产业发展。

中国驻印尼使馆经商处公参王立平在致辞中指出,青岛恒顺众昇公司在苏拉威西省投资建设的镍铁工业园区项目,是两国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该工业园区将整合中国和印尼的优秀企业,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完善的物流生活配套设施,大幅提高印尼当地财政和税收收入,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印尼基础设施和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

记者在现场切身感受到一线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气氛。一大早,工地就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机声隆隆,运土卡车往返穿梭,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工作。夜幕降临之后,工地上仍然灯火通明。建设中的高炉雏形已经清晰可见,电厂区域也已平整完毕。工业园区项目工地建设总指挥张振波副总裁向记者介绍说,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按照计划正在进行的高炉建设今年年底将点火投入使用,一期电厂力争明年3月开始发电。

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1月,为提高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附加值,印尼政府全面禁止原矿出口。中国政府及时适应并支持印尼的政策调整,在2013年与印尼政府签署的《关于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合作的协定》基础上,支持两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兴建冶炼厂和综合产业园区,促进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恒顺众昇公司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两国政府号召,赴印尼投资兴建冶炼厂和综合产业园区。

中苏拉威西省莫若瓦力县副县长马鲁恩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这种工业园区模式的投资方式,指出这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结构转型,由主要依靠农渔业转为发展工业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莫若瓦力县招商局局长米玛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企业是最早来到莫若瓦力县帮助开发当地资源的外国投资者。中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一系列培训工作也改变了印尼当地经济社会面貌。

潜力巨大,合作条件得天独厚

作为实现中印尼产能合作的先行者,恒顺众昇工业园一路走来,在实践中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顽强努力,不断探索前行。

据张振波介绍,刚来时由于不了解国情和当地生活习惯,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当地居民99%是穆斯林,刚来时不了解他们的禁忌,两国员工相处时有一些隔阂,后来意识到这些后就做出了改进,尊重当地人的习俗。园区原来与当地村子共用一条路,为了避免与居民抢道,工程项目专门为当地村子修了一条路,园区工人还手把手地教当地人如何掌握施工技术。

工地负责仓库物流工作的一线工人林中卫告诉记者,工业园区远在山里,进场路远且极为颠簸。林师傅刚来工地时,常常要跟车去外地采购,早上7点出发,下午4点才能回来。后来工业园区与当地居民合作,由他们帮助种菜,工地就近购买,既方便了工业园区,也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这里交通通信不便,到最近的机场需要乘车行驶5个小时的山路。信号不好的时候,十几天才能和家人联系一次,员工们就托进城的人带上自己的手机去有信号的地方接收短信。

王立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工业园区模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升级版。中国企业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同时印尼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双方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业园区模式对解决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极为明显。同时,这也对企业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等。同时,也要看到其本身存在的风险,上下游产业链集团式发展,对管理经验要求极高,国内有意投资印尼的企业,要对当地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做好可行性研究。